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科技部、教育部关于印发《科技部、教育部2003年加强高校科技工作要点》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6 15:11:39  浏览:974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科技部、教育部关于印发《科技部、教育部2003年加强高校科技工作要点》的通知

科技部、教育部


科技部、教育部关于印发《科技部、教育部2003年加强高校科技工作要点》的通知


2003-05-31

国科发基字[2003]172号


2002年6月,科技部、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作用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促进和加强了高校科技工作。为进一步落实《意见》要求,根据2003年全国科技工作的总体部署,科技部、教育部联合制定了《科技部、教育部2003年加强高校科技工作要点》,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科技部、教育部2003年加强高校科技工作要点



  为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进一步发挥高校在科技创新中的潜力和作用,科技部、教育部于2002年6月联合印发了《关于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作用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下发后,有关部门增强了对高校科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科技部、教育部和相关高校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的要求,积极探索加强高校科技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努力促进科技与教育的结合,形成了各方共同推进高校科技发展的良好局面。根据《意见》要求和2003年全国科技工作的总体部署,科技部和教育部认真研究制定了2003年加强高校科技工作要点:



  一、加强基础研究,推动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1.以“211工程”对高校学科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改善为契机,大力促进“211工程”建设与高校科技工作的结合,引导高校在“211工程”二期建设中把重点实验室纳入重点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



  2.结合重点学科建设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以先期建设并开放运行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基础,继续在高校新建若干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强对原行业高校基地建设的支持,启动新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试点工作。



  3.鼓励有条件的高校有选择地进行资源整合和机制创新,在深入调研、合理规划、方向明确、经费落实、机制创新的基础上,启动学科交叉、综合性国家实验室建设试点工作。



  4.充分发挥高校在基础研究方面的优势,鼓励高校积极承担973项目任务,在一定范围内试点开展973项目研究与基地建设的结合。



  5.为进一步改进和规范科学技术评价工作,科技部会同教育部等部委印发了《关于改进科学技术评价工作的决定》,并将一起研究制定《科学技术评价办法》,选择部分高校开展评价工作试点。



  6.鼓励高校科技工作积极为地方经济服务,争取地方政府对高校的科技经费和政策支持。继续推动依托高校的27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论证和培育工作。



  7.增强对高校科研条件建设的支持力度,在高校新建1-2个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推动高校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共建共享网络建设,支持高校参加科学数据共享工作。



  二、深化高校科研管理制度改革,联合开展高校科研体制改革试点工作



  8.推动高校实行科研人员聘用制度和新型分配制度,探索建立“开放、流动、竞争”机制。



  9.加强高校人才环境建设试点,开展高校专利人才培训、机构建设的调研,在高校中深入落实人才、专利战略



  10.选择一批高校校办企业,开展产权制度改革、股权激励的试点工作。



  11.推动高校设立科技传播专业,培养高层次的科普专业化人才,加强高校的科普基础理论研究。充分利用高校的科技资源和科研设施,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



  三、探索高校与科技企业有效结合的机制,推动高技术研究与产业化



  12.充分发挥高校在高技术研究中的积极性。开展专题研讨,研究项目、成果与企业的结合机制,制订相关鼓励政策。引导和支持高校与企业联合申报863项目、攻关项目,对企业参与投入、由高校承担的项目,其科研成果优先向企业转移。



  13.推动大学科技园的健康发展。组织制定相应评估指标体系,分批开展对国家大学科技园的评估与验收工作,并对第三批申报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单位组织评审。



  14.总结大学科技园建设的典型经验,研究提出大学科技园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和支持措施,召开第二次全国大学科技园工作会议。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吉林省科技人员领办、创办科技企业和从事科技服务活动的若干规定

吉林省人民政府


吉政令[2001]第131号


《吉林省科技人员领办、创办科技企业和从事科技服务活动的若干规定》

《吉林省科技人员领办、创办科技企业和从事科技服务活动的若干规定》已经2001年8月27日省政府第48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省 长 洪虎
  
二○○一年九月十二日

吉林省人事争议仲裁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鼓励和推动科技人员领办、创办科技企业和从事科技服务活动,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科技人员,是指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科研机构以及其他国有事业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和管理工作的人员。本规定所称科技企业是指从事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和科技新产品的开发、生产、经营的企业(不包括单纯经销科技产品的组织)。

  第三条 科技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可以兼职领办、创办科技企业和从事科技服务活动。科技人员由于从事兼职活动不能正常完成本职工作的,应征得所在单位同意,并给所在单位适当的经济补偿。科技人员经与所在单位协议,可以离岗领办、创办科技企业和从事科技服务活动。原科技人员所在单位应当支持科技人员从事本条规定的活动,并与科技人员签订兼职、离岗的书面协议。

  第四条 兼职科技人员享有与所在单位其他科技人员同等的福利和待遇。离岗科技人员领办、创办科技企业和从事科技服务活动3年内工龄连续计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在原所在单位评定,档案工资正常晋升,住房待遇不变,在协议约定期限内愿意回原所在单位工作的,允许参加竞争上岗。

  科技人员离岗期间的工资、医疗待遇、意外伤害保险等和其他有关保险,应由用人单位负责。

  第五条 科技人员兼职或离岗领办、创办科技企业和从事科技服务活动的,应当保守原所在单位的技术秘密。

  科技人员使用原所在单位或他人技术秘密等知识产权的,应与原所在单位或他人签订许可或转让协议。

  兼职、离岗的科技人员可与原所在单位协议,无偿或以成本价有偿使用原所在单位的科研仪器设备。

  第六条 鼓励高等院校设立专职从事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和科技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经营的工作岗位(以下简称科技创业岗),组织科技人员进行集体创业。科技创业岗按照不低于学校在职教学科研人员总数2%的比例设定。

  科技创业岗的科技人员,享有与其原岗位相同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其中,从事技术中介、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的人员每年还应从税后利润中获得不低于20%的奖励和报酬;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和创办科技企业人员的奖励和报酬按照本规定第七条的规定执行。

  第七条 职务科技成果在本省范围内转化成功后,所在单位应对科技成果完成人和为成果转化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和报酬。

  以技术入股的形式实施转化的,可按不低于该成果入股作价金额50%的股份作为奖励和报酬,持股人享受相应的股份权益。

  以技术转让方式实施转化的,可按不低于技术转让所取得的税后利润中的50%的比例用于一次性奖励和报酬。

  单位自行实施转化或与他人合作实施转化的,可连续5年从实施该成果的年税后利润中提取不低于20%的比例用于奖励和报酬。

  在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中做出主要贡献的人员,所得奖励和报酬份额不低于奖励和报酬总额的50%。

  第八条 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科研机构以及其他国有事业单位持有的具有实用价值的职务科技成果在成果完成后一年未实施转化的,科技成果完成人和参加人在不变更职务科技成果权属的前提下,可以根据与所在单位的协议进行该项科技成果的转化,并享有协议约定的权益。

  对作为技术储备的职务科技成果,从成果完成之日起两年内未能实施转化的,原所在单位应给予科技成果完成人相应的经济补偿。两年后,科技成果完成人可按照前款的规定对该项科技成果进行转让。

  作为技术储备的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成功后,科技成果完成人和为成果转化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可以按照本规定第七条的规定获得奖励和报酬(扣除已补偿部分)。

  第九条 科技人员创办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的注册资金额度办理,其他类型的科技企业注册资金不受最低限制。留学归国人员创办科技型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的,其注册资本金可比照外商投资企业在两年内分期缴付。但首期到位率(含以技术成果作价部分)不得低于注册资本总额的50%,在首期缴付的出资中,高新技术成果作价部分不得超过首期出资额的50%。

  第十条 科技人员集体或个人买断国有科研机构的资产,以评估确认的价格为底价,一次性付清全部价款的,享受原出售价的30%的优惠。付款期最多不超过3年,未付的价款按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交付利息。

  第十一条 科技人员领办科技型企业,经营管理成绩突出,使企业连续3年利润增长在15%以上者,应对领办者经营管理成果作价入股或予以年新增税后利润的10%以上20%以下的奖励和报酬。

  第十二条 对在科技开发和成果转化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可优先申报参加政府特殊津贴和国家及省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的评选;破格评聘专业技术职务;取得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科技项目,优先申报国家及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第十三条 对于促进科技企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四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发布2004年全国性及中央部门和单位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目录的通知

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


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发布2004年全国性及中央部门和单位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目录的通知

2005年3月4日 财综[2005]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发展改革委、物价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党中央有关部门、各中央管理企业:
  根据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以及2004年国务院和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设立、调整、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情况,我们在《2003年全国性及中央部门和单位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目录》的基础上,编制了《2004年全国性及中央部门和单位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目录》(见附件,以下简称《收费目录》)。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收费目录》中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包括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经国务院或财政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截止到2004年12月31日的全国性及中央部门和单位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其具体征收范围、征收标准及资金管理方式等,应分别按照《收费目录》中注明的文件依据执行。其中,加▲的项目为涉及企业负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
  二、2004年12月31日以前全国性及中央部门和单位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一律以《收费目录》为准;凡未列入《收费目录》以及《收费目录》所列文件依据中未规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可以拒绝支付。2005年1月1日以后,全国性及中央部门和单位新增或调整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或财政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有关规定执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增或调整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性法规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其所属财政、价格主管部门规定执行。
  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应当会同价格主管部门,在本通知规定《收费目录》的基础上,统一按照《收费目录》格式,编制本行政区域内截止到2004年12月31日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目录,包括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经国务院或财政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性法规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其所属财政、价格主管部门批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同时,在目录中注明哪些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涉及企业负担,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公布,并于2005年4月1日前报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案(用EXCEL汇总,报软盘或通过电子邮件传送)。
  附件:2004年全国性及中央部门和单位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目录(文件较大,建议下载到本地进行浏览)
http://www.mof.gov.cn/news/file/wg0505caizong0506_20050608.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