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论文 »

企业域名的保护/许登甲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5 23:41:07  浏览:976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企业域名的保护

许登甲


  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 互联网已成为企业争夺顾客的新战场.一个有价值的域名会给注册人带来无限商机。网络的应用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未来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基本环境。大量的企业开始应用互联网络开展业务,由此开始了注册符合自己企业特征的网络域名的争夺战。我国大量的知名企业、商标和特定称谓等被他人抢先注册,为我国企业和机构将来通过国际互联网开展业务带来严重障碍,在众多方面造成不应有的经济和信誉上的损失。
  未注册域名的危害:
  麦当劳,世界快餐业巨头,1994年,在其准备着手注册域名时,发现(mcdonalds.com)已被申请注册。经谈判,麦当劳以800万美元,最后从一位美国新闻记者手中赎回。2004年,麦当劳将其宣传口号定为“我就喜欢”,并在电视、平面、网络大加宣传。并在互联网上麦当劳特意开设了“我就喜欢”(www.wojiuxihuan.com.cn). 但遗憾的是,麦当劳的保护并不完整,仍然遗漏了(wojiuxihuan.cn)这个CN域名。随即这个中文域名便被抢注,并在网站上发布广告以5万元的起价出售该CN域名。

  全球互联网搜索巨头Google以百万美元巨资买回了几年前被别人抢注的CN域名google.com.cn和google.cn。为了博得中国网民青睐,Google(谷歌)在华发布了全球最短的域名G.cn,史上最短域名正式上线。从google.com到换用百万美元购买的google.cn,再到收购265曲线获得G.cn,谷歌在域名本土化道路上可谓步步为营。谷歌为此付出的代价高达千万美金。

  腾讯QQ,名列亚洲即时通讯软件首位,世界即时通讯软件第三位。2000年3月,腾讯OICQ遭ICQ所属方“美国在线”指控,痛失OICQ.COM域名,为避免再遭知识产权大棒,腾讯断然弃OICQ品牌;2003年1月,腾讯在QQ.COM.CN域名的争夺战中落败;事隔不到两月,中国顶级域名QQ.CN再次与腾讯“擦肩而过”,被个人用户抢先升级注册;2003年4月8日,据有关人士透露,一直奋战在即时通信领域的腾讯,不惜花血本1000万收购海外的QQ.COM全球顶级域名。

  域名一旦遭到抢注,追回的难度非常大,如果是驰名企业的域名被抢注,则可以通过诉讼的途径追回,但不能对抗合法并善意取得的域名持有人。域名遭到抢注后,被抢注者会面临三种选择:花巨资买回域名;放弃该域名重新使用新的域名;通过域名争议解决机构、仲裁、诉讼追回域名。无论是哪种方式,最终损失的还是企业的经济效益。
  
  域名是指网络设备和主机在互联网中的字符型地址标识(如gov.cn、sina.com等)。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第十六条规定域名注册服务遵循"先申请先注册"原则。企业只有尽早的注册域名才能防范抢注者抢注与自己企业相关的域名。可以说域名是企业的无形知产。
  域名遭抢注的原因:
  1、企业忽略了域名的保护
  企业域名屡遭抢注,主要在于企业的域名保护意识薄弱。很多企业重视耗资打造自身的经济,却忽视了企业在网络上的宣传。当企业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的时候,部分企业看到其品牌后蕴藏的巨大商机,遂在其域名上申请注册不同级别的域名,较好的防护了自身品牌的域名。然而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企业即使知道自己的域名被抢注,却不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听之任之,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抢注者的气焰。有的企业甚至认为域名对其发展的作用微不足道,也助长了抢注风。
  2、抢注者的操作
  企业域名背后往往蕴藏着巨大的商业价值,抢注者注册某企业域名后,可通过高价转让给该企业,赚取差价。使得抢注风越刮越大,整个行业陷入域名危机。
  3、法律方面的问题
  2009年12月14日之前,我国对各种域名的申请人无任何限制,自然人、企业法人等均可申请注册域名,使得我国域名抢注处在难堪的境地。
  2009年12月14日之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对国内域名注册申请人资格的审查有了严格限制,即个人不能申请注册国内域名。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域名抢注的发生,但会导致个人用户选择到国外注册,或者被迫冒用公司名义填写虚假信息。这种治标不治本的行为很难得到根治。

  保护措施: 
  域名抢注现象目前已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那么作为企业应如何应对域名抢注问题?面列举几点建议:
  一、提交UDRP非诉讼解决
  解决机构有:
  1、亚洲域名争议解决中心
  2、公共资源中心纠纷解决事务所
  3、国家仲裁事务所
  4、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UDRP是负责管理国际域名系统ICANN公布实施的,对国际顶级域名如“.com”“.net”“.org”争议纠纷的解决机构。
  对于同时符合以下三个条件的均可向该机构提出裁决申请:
  1.)注册域名与投诉人享有权利的商标相同或令人混淆的近似;
  2.)域名注册人就其域名不享有权利或合法利益;
  3.)域名被恶意注册和使用。
  对于上述第三点“恶意”的理解有四种情形
  (1)被投诉人注册或获得域名的主要目的在于,向作为商标权人的投诉人或者投诉人的竞争对手,以高于域名注册的直接花费的昂贵价格,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转让域名注册;
  (2)被投诉人注册域名是为了阻止商标权人将商标注册为对应的域名,并且被投诉人已经实施了这种类型的行为;
  (3)被投诉人注册域名的主要目的在于扰乱其竞争对手的经营活动;
  (4)被投诉人通过使用域名,可能使网络用户误以为投诉人的商标与被投诉人使用域名的网站或其他在线站点及其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有同一来源或有其他联系,从而出于商业目的,故意试图将网络用户吸引到其自己的网站或者其他在线站点。 
  然UDRP裁决的救济仅限于要求域名注册组织取消被投诉人的域名注册或者将系争域名转移给投诉人。至于投诉人因被投诉人恶意行为而造成的其他损失,则不属于UDRP的处理范围。

  二、中国域名争议非诉讼解决
  解决机构有:
  1、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域名争议解决中心
  2、亚洲域名争议解决中心
  3、香港国际仲裁中心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青海省行政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

青海省人民政府


青海省行政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

第31号


《青海省行政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已经2003年6月4日省人民政府第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
                        省长                        二○○三年七月七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障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准确、及时、公正地履行行政管理职责,提高行政效能,促进依法行政和廉政建设,根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各级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和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以下简称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时,因故意或者过失不正确履行职责或放弃职责,贻误行政管理工作,损害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合法权益,造成不良影响或者后果的,应按本办法规定追究工作人员的行政过错责任(以下简称行政责任)。

第三条 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权责一致的要求,建立健全行政责任制度,完善行政执法程序,监督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勤政为民。

第四条 行政责任追究,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究、过错与惩处相适应、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章 追究范围

第五条 行政管理部门实施行政许可(含审批、审核、批准、登记、备案)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一)无法定理由对应予受理的申请拒不受理或者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应予许可而不许可的;

(二)超过规定时限或者承诺时限对许可申请不答复或不办理许可的;

(三)许可依据被废止或者无法定依据擅自设立许可项目实施许可的;

(四)违法委托中介机构、下属单位和其他组织从事许可代理活动或者在许可活动中违法收费、搭车收费以及推销产品或指定、推荐服务的;

(五)受理的许可事项涉及其他部门,不及时移送协调或者相互推诿、拖延不办的。

第六条 行政管理部门实施征税、行政收费等行政征收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一)无法定依据或者依据被废止仍继续征收的;

(二)擅自设立征收项目或者扩大征收范围、变更征收标准的;

(三)不使用或开具法定票据的;

(四)违反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截留、挪用或者坐支征收款的;

(五)违反收缴分离管理规定,直接收取征收款的;

(六)瞒报、瞒缴、私分、私存征收款的。

第七条 行政管理部门实施行政检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一)无法定依据乱设卡、乱设检查站实施检查的;

(二)违反法定程序或者未经批准擅自实施检查的;

(三)不出示执法证件实施检查或在检查中故意刁难被检查人的;

(四)超越法定职权实施检查的;

(五)放弃、推诿、拖延、拒绝履行检查职责的;

(六)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隐瞒不报、不予制止和纠正的。

第八条 行政管理部门在采取行政强制措施或者实施行政处罚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一)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而采取行政强制措施或实施行政处罚的;

(二)没有法定依据采取行政强制措施或实施行政处罚的;

(三)适用法律、法规、规章错误的;

(四)违反法定程序的;

(五)采取的行政强制措施明显不当或者实施的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

(六)其他违反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处罚法律规定情形的。

第九条 行政管理部门受理信访、投诉、申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一)不履行职责、玩忽职守或者隐匿、损毁信访、投诉、申诉材料的;

(二)泄露检举、控告、揭发材料或者将其转给被检举、揭发、控告单位或人员的;

(三)故意刁难信访、投诉、申诉人或者推诿、拖延造成不良后果的;

(四)对突发性事件和可能造成社会重大影响的事项失察或不及时处置的。

第十条 行政复议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行政复议职责时,违反行政复议法规定,对应予受理的复议案件,拒不受理,或者不按规定转送复议申请,以及在法定期限内不作出复议决定的,应当追究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第十一条 行政管理部门在实施决策过程中,未深入调研论证,草率行事,或为局部利益影响全局利益,以及违反决策程序,造成较大财产损失或不良社会影响的,应当追究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第十二条 行政工作人员违反单位内部管理规范,在处理内部公务时,推诿、拖延、疏予职守、超越权限擅作决定或者失密、泄密,以及贻误工作,造成一定后果的,应当追究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第十三条 行政工作人员实施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行政责任:

(一)违反政务公开规定,对应予公开的政务信息不披露,不公布,或拒绝查询、提供的;

(二)违反公务回避规定的;

(三)不履行告知义务,不告知行政行为依据、办事条件、程序或者对补充事项不一次告知清楚,以及不告知当事人权利、义务和救济途径的;

(四)违法承诺或者作出承诺不予兑现的;

(五)无法律依据擅自委托他人或组织实施行政管理行为的。

第三章 行政责任承担

第十四条 行政责任按照行政工作人员在实施行政行为中承担的职责,分为直接责任和领导责任。

第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行政工作人员承担直接责任:

(一)违反规定错误履行职责或者未经审核、批准,擅自实施行政行为,导致行政行为错误的;

(二)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疏予职守,致使审核人、批准人不能正确履行职责的;

(三)虽经审核、批准,但承办人不依照审核、批准事项或者擅自变更实施行政行为的。

第十六条 审核人、批准人压制、不采纳或改变承办人正确意见,以及对承办人错误意见或方案失察,导致行政行为错误的,审核人、批准人承担领导责任。

第十七条 批准人指令审核人、承办人实施错误行政行为的,由批准人承担领导责任。

第四章 行政责任追究

第十八条 行政责任追究方式分为:

(一)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二)通报批评;

(三)扣发奖金或奖励工资;

(四)取消执法资格;调离工作岗位;

(五)给予行政处分。

以上追究方式可以单处或并处。

第十九条 行政责任应当按照过错事实、情节、损害后果和造成的影响予以确定:

(一)情节较轻、损害后果和影响较小的,为一般行政过错;

(二)情节严重、损害后果和影响较大的,为严重行政过错;

(三)情节特别严重,损害后果重大和影响恶劣的,为重大行政过错。

第二十条 行政责任追究,应分别直接责任和领导责任给予处理:

(一)对一般行政过错,应责令直接责任人、领导责任人作出书面检查,并可给予通报批评、扣发奖金或奖励工资的行政处理;

(二)对严重行政过错,给予直接责任人、领导责任人降级以下的行政处分,并可扣发奖金或奖励工资、取消执法资格、调离工作岗位;

(三)对重大行政过错,给予直接责任人、领导责任人降级以上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

第二十一条 行政工作人员一年内因严重或重大行政过错两次以上受行政责任追究,依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规定,不宜给予开除处分的,可以辞退。

第二十二条 行政工作人员的过错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由行政责任追究机关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办理。

第二十三条 行政工作人员因过错行政行为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造成损害,致使行政管理机关承担国家赔偿责任的,除依照本办法规定追究行政责任外,还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向责任人追偿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

第二十四条 行政工作人员过错行为情节轻微,经过批评教育改正的,或者主动发现并纠正错误,未造成损失或不良后果的,可以免予追究行政责任。

第二十五条 责任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从重处理:

(一)隐瞒事实真相的;

(二)利用职务之便徇私枉法、索贿受贿的;

(三)干扰、阻碍或者拒不配合行政责任调查工作的;

(四)对投诉人、检举人、控告人进行刁难、打击、报复、陷害的;

(五)粗暴执法情节恶劣的。

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行政工作人员的行政责任:

(一)当事人弄虚作假,致使行政工作人员无法做出正确判断的;

(二)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不明确或者不一致的;

(三)因不能预见或者无法抗拒的原因致使错误发生的;

(四)执行上级决定、命令的。

第五章 追究机关和程序

第二十七条 行政责任追究,依照人事管理权限,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决定。

对下一级人民政府和本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领导人员的行政责任追究由监察机关负责。

第二十八条 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追究机关应进行审查:

(一)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投诉、检举、控告的;

(二)行政检查或行政执法监督中发现错误,要求调查处理的;

(三)具体行政行为经行政诉讼,被人民法院判决撤销、部分撤销的;

(四)具体行政行为被复议机关撤销或变更的;

(五)规章或规范性文件,被备案机关撤销的;

(六)上级机关指令、责令调查处理或其他机关转办需调查处理的;

(七)新闻媒体报道错误实施行政行为的。

第二十九条 追究机关经审查,对过错事实存在,需按本办法规定追究行政责任的,应在5个工作日内决定受理并立案查处。

第三十条 对投诉、检举、控告的,追究机关应在5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做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并将决定情况及理由书面通知投诉、检举、控告人。

投诉、检举、揭发、控告人对不予受理决定不服的,可向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提出申诉。

第三十一条 追究机关对决定受理的案件,应在15个工作日内调查处理完毕。情况复杂的,经追究机关负责人批准可延长15个工作日。

法律、法规、规章对调查处理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二条 追究机关经调查,对过错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应作出行政责任追究决定;对事实不清或无过错的,不予追究。

行政责任追究决定,应以书面作出,并送达责任人和投诉人、检举人和控告人。对检查、执法监督机关要求调查或者上级机关指令、责令调查的,应将结果报送该机关。

第三十三条 责任人享有陈述权和申辩权。

追究机关在调查、处理中应听取责任人的陈述和申辩。

第三十四条 责任人对追究机关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自收到处理决定之日起30日内向追究机关及其上一级机关或者同级监察机关提出申诉。申诉处理机关应在30日内作出决定。

第三十五条 对责任人的处理结果,应向上一级主管机关、同级监察和人事机关备案。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六条 中央垂直管理的行政管理部门行政工作人员行政责任的追究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法律、法规对行政责任追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



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公费医疗用药报销范围”(试行)西药——呼吸等九类》的通知

卫生部 财政部


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公费医疗用药报销范围”(试行)西药——呼吸等九类》的通知
卫生部 财政部


(1994年4月22日)


根据两部一九九三年联合颁发的《关于加强公费医疗用药管理的意见》(卫公医发(1993)第3号),在《国家基本药物》的基础上,又组织有关专家对部分西药进行了反复论证,并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及各地意见,筛选确定了第二批《“公费医疗用药报销范围”(试行)西药——
呼吸等九类》,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为使各地能切实做好此项工作,特做如下说明:
一、本用药范围不包括医院制剂,对医院制剂各地可结合当地临床实际需要自行确定,并完善必要的管理规定及办法。
二、凡注有〔进口〕标记的药品,公费医疗可同时报销进口及国产品种,未注标记的药品,只限于报销国产品种。
三、凡注有〔特〕标记的药品,为特殊用药品种,各地应结合临床实际需要,建立必要的管理办法,完善用药审批制度。
四、对于注明〔适〕标记的药品,仅限于适应症(或病种)使用,各地应按所列适应症(或病种),严格对症用药,超出规定范围用药者,按自费处理。
五、其它各项管理规定均按卫公医发(1993)第3号文有关规定执行。
附件:“公费医疗用药报销范围”(试行)西药——呼吸等九类(略)



1994年4月22日